归京十八阙

见天见地(一发完)

清雷:狐妖攻×和尚受
如有撞梗,纯属偶然_(:_」∠)_

他在寺庙里遇见了一个和尚。
素色僧衣洗的发旧,略宽大了些,一直垂到脚边,显得人格外清瘦。
那和尚生得白净,两道细长的眉,一双黑眸,仿佛一笼衣袖,便能唤来半山烟雨。
他看得微微出神,直到面前人轻咳方觉不妥。于是忙施礼问好,那和尚也躬身回礼,低声问他,施主缘何独自一人在此。
他言,父母皆去殿内上香,他一人无趣,便随意走来,不觉到此,怕是叨扰了师父。
那和尚想来是个寡言之人,道声“无妨”后便没了言语,顾自垂了头去捻胸前的佛珠。
他存心要与他多说两句,便笑道:想来也是与师父有缘,在下虽是第一次来这庙,却觉得格外熟悉,见了师父也觉得亲切,好似以前见过一般。
又问他,师父法号如何?
那和尚神色微怔,似要说什么,忽的住了口,摇头不语。
他心中讶然,方要再追问,忽听有人唤他,他扭过头去回望,见是父母来了,问他在同谁讲话。
他道,遇见了一个小师父…笑着转头,却愣住了。
身后亭台楼阁,飞叶横花,无一不是原样,偏偏那和尚悄无声息地不见了,不知转去了何方。
母亲来挽他的手,他闻到她身上沾染的香火气,不由笑道,这檀香味闻得他都要倦了。
母亲嗔他,莫要乱讲,这檀香气和小女儿家那胭脂水粉味可不一样。
他笑着,也不争辩。
临走时回身一望,那边依旧寂静无人,他却莫名觉得,不远处有个素色人影,一直凝视着他。
下山回到家中,起居一切如常,他却埋了心思,为那场遇见坐立不安,他隐约觉出些异常,打定了主意要探个究竟。
最终寻了个机会又去了那寺庙。他沿着山路慢慢走,路旁杂草丛生,一直延伸到陡峭处。他揩去额上汗水,猛然听到一个清亮的声音叫他,“逢光”,声如叩玉。
他恍然一惊,再去细听时,四周又静默如常,直以为自己错听了。
过不久,他攀上山顶,坐在石上歇息,忽然见草丛里一只倒扣的白瓷碗,与泥土裹在一起,已脏的不成样子,他捏起来细看,碗上有个缺口,与一道裂缝相连,仿佛曾被谁一脚踢倒了。
他琢磨半晌,将碗放回原处,继续向前走去。
到寺庙里,众和尚都聚在一处听住持讲经。他不好打扰,便也寻了个蒲团跪坐下,那经听在耳内甚是乏味,他不觉间竟睡着了,惊醒时那讲经声早就停了,众人皆已散去,大殿内只余香气缭绕。他自觉没有佛根悟性,忙向那尊金佛拜了几拜,才消了些惭愧。
走出殿门时,他忽的想起自己也曾桀骜不驯,也曾闯宝殿,对那尊金佛横眉怒目,然而这是何时的事他却记不得了,至于后来如何敛了性子,更是不得而知。
旁有一群小和尚嬉闹,他向他们打听那和尚的事情,小和尚们齐声说,不晓得有这么个人。只有一个稍微年长些的,道:施主说的莫不是晦言罢?
他心中一动,忙道:师父可知道他?
那和尚双手合十,念了声阿弥陀佛:小僧对晦言也所知甚少,至今也只见过他几面,他似乎是跟着住持来的,施主若想寻他,便去问住持罢。
他略有些失望,待要起身道别,有个小和尚插嘴道:原来施主说的是那个人么,我听别的人说,他来庙里好久了,然而很少有人见过他,都不与我们一同做功课,还有人说,他比晦明师叔都要大,可是丝毫没有变老,说他是妖怪托生的——
“常悦,”那年长些的和尚斥道,“莫要乱讲!”
那小和尚委屈,“住持不许别人讲,师兄也凶我,明明是施主想要听的。”
“那也不当乱讲,”那和尚轻声道,“让施主见笑了。”
他摇头道:“无妨。”
众人却忽的都肃然起来,齐齐向他身后躬身,口中念道:“住持。”他回身,也浅浅行礼,那住持来到他身前,颂一声佛号,问他:“施主所来为何?”
“来寻一个人罢了,”他道,双手合十,现出恭敬之色,“愿与住持长谈。”
“如此,”住持微笑,“便请施主随老衲来罢。”
住持带他穿过竹林,来到一间幽静的禅室中,那禅室内空空荡荡,唯中央摆了一张方桌,对面放了两只蒲团,桌上亦相对有两杯茶水,热气悠然直上。
他并不拘束,与住持对面坐下后,随手端过茶,浅抿一口,笑道:“莫非住持知道今日有客要来,特地煮了茶等我?”
住持道:“昨日晦言来与我说,他在庙内见了施主,老衲便猜,若以施主往日的性子,今日必再次登门,看来是老衲猜对了。”
他默然良久,“住持果然了解我,只是不知我与晦言师父有什么关系,我上次见了他后,久久不能忘怀,自以为曾与他相识,却始终记不起来,又或许是前尘往事,扰乱了心志了呢?住持当作何解?”
“施主当真忘却了,”住持微笑,“前一次施主来这禅室时,还指责老衲惑人心智,如今脾气倒是好了很多。”
他心说,他分明是第一次来这禅室,如何就有了前一次呢。
住持又道:“若老衲没有记错,施主颈上应系有一块玉。”
他吃了一惊,下意识伸手去探,苦笑道:“确实如此。”
“那玉是位故人送的,却是老衲亲手给施主系上的。”
“故人?哪位故人?可是晦言师父?”
住持不答,反问他,“前尘往事,对于施主来讲,当真重要么?”
“重要,”他默然,“我一见他,便觉得我该认得他,至少也该记得他。若前世当真亏欠于他,今世定当好好弥补。”
住持点头,道:“也好。”起身竟欲离去。
他急急拉住:“住持还未告知我晦言师父之事,怎的就要走了。”
“施主所言之事,还需施主自己去找寻,”住持笑道,轻轻一挣,那僧衣便从他手里滑脱开了,“若施主不嫌弃,可在寺内小住几日,这间禅室便归施主所有,至于寺内规矩,施主随心所欲即可。”
他怔怔松了手,喃喃道:“我来之前曾告知父母,要到寺内参禅几日,如今正好遂了心意。”于是叩首道,“多谢住持。”
不多时,有小沙弥抱了被褥来为他铺床,又带来一些物什,他随手一翻,竟找出一面铜镜。
他从镜中看到自己影像,凤目长眉, 面如冠玉,唇若点朱,总带了些笑意,端的是一副好模样,他漫不经心丢了镜子,心中暗笑,这和尚竟也爱顾影自怜。
躺到床上,复又怀疑起来,倘若真有前世一说,为何别人忘得干净,独独他记了起来?
是夜,他在禅室中入睡,跌入一个梦境之中,梦里他又来到那白日里他攀至山顶时歇息的地方。他坐过的那块山石上坐了一个小和尚,不过七八岁的年纪,端着一个白瓷碗扒里面的米饭。
他吃得仔细,扒完米饭后将瓷碗搁在地上,依旧在石上坐得端正,痴痴望着天边一缕流云。
那草丛中倏然一动,钻出只硕大的红狐狸,毛色鲜艳如火。那狐狸靠近瓷碗嗅了嗅,似是不满意一般,竟抬起前爪,霍然将那碗掀翻了。白瓷碗向前滚出,歪歪斜斜撞到山石上,“叮”的一声轻响,撞出个豁口来。
那小和尚扭过头来,眉眼间有隐隐怒色,忽听得一声轻笑,竟是他自己的声音。
“莫急莫急,不过一只碗罢了,我赔与你便是。”
那狐狸却不见了,代之以一个轻佻少年,丹目长眉,嘴角含笑,绯衣如火,端的是风流倜傥,活脱脱一位纨绔贵公子。
他猛然惊醒,却以为还在梦中,一时惊疑不定。良久回神,只见半支残烛摇曳,屋外风清月浅,幽竹飒飒。
他已辨认出,那梦里的小和尚便是儿时的晦言,那绯衣少年,竟是他自己。然而那红狐狸为何不见了?难道他竟是狐妖不成?
他凝视着他的手掌,无论如何也看不出那原先是两只前爪,又想,他分明是个人啊。
自此再难安眠,在榻上辗转反侧,直到天蒙蒙亮时,才终于睡去。这一觉睡得足,醒来时已近午时,他坐起身来,觉出腹中饥饿。猜想这时和尚们大概正烧火做饭,于是便懒洋洋下了床,朝厨房那边过去。
和尚们待他极为和善,分了他几只馒头,一小碟青菜和一碗素粥,他道了谢,端着慢慢走出来,方咬下第一口,又听一个声音道:“妖狐,好大的胆子,敢来这里偷吃!”
话语虽是严厉,声音却是轻轻的,还带了些笑意,仿佛在调笑于他。他听了这声音,心中不由欢喜异常,旋即意识到这是过往的回声,又说不出的怅然。
他渐渐也记起一些事来,比如一枚古旧的铜钱,上面生了铜绿,比如一块玉,系了红绳,他赠与了晦言,比如夜晚的萤火,他与儿时的晦言并肩坐在山坡上,晦言眼睛亮如星火,“逢光,你便叫逢光。”
晦言是孤儿,四岁时被当时的住持捡到庙里来,住持见他聪明通透,有佛根悟性,便让他与众和尚一起背些经书,到七岁时为他剃了度。
他回想着这些,不知怎么忽然想到一句话。
“晦言悟性极高,天赋异禀,奈何再入不了佛门了。”
他听了,竟难过得心口疼痛。
笃定自己原先是个狐妖后,他反而坦然了,整日在寺中闲游,倒也没人管束他。有时遇上些香客,来求姻缘的女儿家目光痴痴追随于他,他只假装不知,直直走过去。胆大些的,鼓足勇气问他姓名,家住何方,他也只笑而不答。
他往往信步而走,有一回走到一棵古树下,那古树参天,独有一片阴凉。他便扶着树根在底下坐了,午后阳光慵懒,他倚着树沉沉睡去,又做了一个梦。
梦里他仍是个纨绔模样,晦言却已长大,眉眼清秀,和他当日在寺中所见已大致相同。他们紧挨着坐在这古树下,晦言盘膝而坐,背脊挺直,他却慵懒着,半坐半躺,头枕在晦言肩上。
他想要吸引晦言注意,伸出右手,紧握着放于他面前,晦言不明所以,他慢慢张开手指,掌心猝然窜起一簇火苗,又渐渐离了手掌,在晦言眼前跳动。
“这叫做狐狸火,”他告诉他,“雨浇不灭,风吹不熄,别人是无可奈何的,只有我死了,这火才会消失。”
他引着这火回了掌心,蜷起五指,再摊开时那火已不见了。
他闭起眼睛,重新枕上他的肩。“若我死了,你便忘了我。”
“乱讲。”晦言斜瞥他一眼。
“当真的。”他笑了。
晦言道:“你不是妖么,如何有生老病死一说。”
他笑道:“你道长生不老这样容易的?人有一死,妖也有天劫,若渡不了劫难,便魂飞魄散,不是死是什么?若我…”
晦言目光落在他身上,默然良久,别过头去,轻声道:“莫要乱讲。”
他便抿了嘴唇无声地笑,耍赖一般,又朝那边靠近了些。
那画面渐渐模糊,他睁开眼睛,仍旧沉浸在过往里。眼前是枝繁叶茂的古树,他躺在树荫下沉思,一片叶子悠悠飘下,落在他眉间。
自那以后,他便常常去那树下。晨时起得早了,便同和尚们一起听讲经,在蒲团上静坐沉吟,有时睁开眼睛,众人皆已不见,独留他一人与那殿上金佛相对而望,那时他忽感岁月沧桑,尘世变迁。
他仍爱午后去那树下小憩,折一片叶子,盖住头脸,便能得一场好梦。他记得的事愈来愈多,大多与晦言相关。那人在他梦中多是静静凝视,有时目光落在他身上,有时又越过了他,落在远方。
过往里,他远比现在顽皮,轻佻,眸光流转间颇有些妖媚样子。
晦言在窗前读书,他偏要凑过去,把那经书扯开,笑道:“读这些做什么,这经书只让人跟木雕似的,既无趣又无用,它不让你贪恋红尘,我却说红尘有千般好,万般好,无用!无用!”
晦言不理他,将书夺过,一字一字地念,恼得他直跳脚,最后还是乖乖缩在他身旁,听着他的声音入睡了。
他有好几次要晦言还俗,晦言却不愿,道,老住持有恩于他,他不能这般忘恩负义。那时他有多大无畏,为着晦言那话,他气得闯了金殿,指着那佛像破口大骂,和尚们四散逃开,他与那佛像对峙,扬着下巴,骂得肆无忌惮,酣畅淋漓,犹不解气,又撞到住持那里,责他惑人心智,把那屋里东西摔得粉碎,随手抄过一本经书,也撕了。
无所畏惧,无拘无束,风雨都可为他变色。
即便日后道了歉,赔了礼,他仍是那个恣意妄为的绯衣少年。
那一回他偷亲晦言,那人脸轰得红了,经书也掉落在地,却欲言又止,他得了便宜卖乖,搂着他腰说,和尚,你归我了。
他想起了很多事,想起晦言唤他“逢光”时的轻轻语气,想起月色下他们衣物纠缠在一起,想起那人迷离又迷茫的神色,想起他摸着晦言的脑袋说,和尚,你犯了戒,终于想起他们一步错便步步错,再无法挽回。
然而,他依旧不知,为何那人数年来竟容颜不老,为何他脱胎成了人,为何他遗忘了前尘往事,如今忽又记起。
他记起来的越多,他便越发急切地想要见到晦言,有一次他险些得逞了,那素色人影仿佛就在他眼前。
他叫道:“晦言!晦言!”
却终究无人回应。
他仍在树下小憩,摊开手脚,渴望得一场美梦。
后来这梦却被一个道士扰了。
道士穿一身满是风尘的破旧道袍,头上扎了块青布,腰间别一只酒葫芦,不知何年何月生,亦不知从何地何方来,只知道这是个嬉皮道士,放浪形骸,半点也不正经。
那道士来到树下,掀了他盖住头脸的叶子,一指点在他眉心上。
他猛然惊醒,那道士却笑嘻嘻道:“我道是什么,原是个小狐妖!”
他被那道士一指制住,动弹不得,道士却忽然撤了手,笑道:“我记得了,原是这个小狐狸,只是不如以前张扬,不好逗了。”捏着酒葫芦,仰脖灌了一口。
他心中一动,问:“你认得我么?”
那道士点头道:“何止认得,我那年便在这里,你那——”忽的又不说了,转来话题,问他,“你当真不记得了?到现在也记不得?”
他看着自己的双手,道,能隐约记起一些了,但仍有事情弄不明白。
道士点头:你竟自己寻了回来,可见命里本该如此。
又问他,那和尚可还在庙里?
他道,至今只见过他一面,不知他是否离开了。
道士笑了:你在这里,他怎会离开?
他默然,叩首道:“请大师告知往事。”
道士一指点在他眉心处:你且自己看罢——
终是到了他渡天劫之时。
那日天空阴沉如墨,雷声滚滚,时有电光乍现,住持道:天色有异,必有异动。于是令诸僧关门闭户,夜间不准出行。
晦明将门窗关紧,拉起心神不定的晦言,以为他是怕雷声,便安慰道:“这雷打个片刻便停歇了,师兄,你且睡下吧。”
躺到床上,吹熄了灯。
屋外风雨凄厉,雷声愈发响亮,携着咄咄逼人之势,不知落到了何方。晦言睁着眼睛,不敢睡下,他记得今日是那人渡劫之日,那人道,若是能渡了天劫,便来寻他。
他怔怔躺着,口中喃喃,听外面雨打幽竹,风声呜咽。
忽而一道明亮的白光,他似是听到远方一声惨叫,猛然坐起身来,又看到窗外跳跃着另一样东西,细看竟是一簇暗淡的狐狸火。
晦明睡下不久,又被他吵起来,揉着惺忪睡眼,喊他:师兄,你去外面做——
后半段淹没在雨声中,他已抓起外衣,夺门而出。
大雨滂沱,风刮到脸上犹如利爪,晦言跟随那一点昏黄的火,跌跌撞撞来到那山坡上。
那狐妖已现了原形,俯身在草丛中,见了他,不言不语,将前爪搭在他手心里,抽搐一下,便不动了。他急急转头去看,那狐狸火颜色愈发暗淡,挣扎几下也熄灭了。
晦言托着狐狸的前爪愣在了雨中。
那一夜暴雨将这片土地浇了个通透,晦言顶着那凌厉雨势,怀中抱着狐狸僵冷的尸体去寻道士。
道士喝一口酒,问他,你想救它?
晦言叩首:是。
道士言:他受了天劫,本该命绝于此,你若执意枉顾天命,将来必受惩罚,你可愿意?
晦言道:愿意。
道士叹道:那便只有一个法子了。
换骨。
道士道:换他半副妖骨,欺天瞒地,以为它天劫已渡,再聚敛魂魄,凝为婴儿之身,便可无事了。只是这换骨极痛,且狐妖化为人身后,前尘往事将悉数忘记,不再记得任何人,你可愿意?
晦言泪流满面:愿意。
道士长舒一口气:他避过了天劫,你却不能,换过他半副妖骨,你虽能保持容颜不老,却要替他遭受天劫,因这欺上瞒下的罪过,每十年便要遭一次,人骨能保你不死,然而百年之后,狐妖劫数已满,这半副妖骨终将回归于他,那时你将神魂俱灭,再不能入轮回,你若愿意得此结局,便随我来罢。
晦言顶风跪到风雨里,叩首道:“弟子晦言,自小愚钝,有辱佛门,愿领惩罚,晦言上见于天,下见于地,愿换逢光半副妖骨,替他续命,此言,矢志不渝。”
那风几乎要将他掀倒,他再叩首,三叩首,咬牙站起来,怆然泪下。
那日究竟发生了什么,连住持也一无所知。大雨连下了三天,晦言也失踪了三天。三日后,晦言回到寺庙中,怀中却抱着一个婴孩。
他将兜帽掀开,露出苍白的脸色,众弟子纷纷窃窃私语,他直直跪到住持面前,求与他密谈。
那日住持的房门紧闭,暮时方得敞开,立时便有消息传来:晦言已被逐出佛门,然而住持怜他孤苦,准他在寺庙行走,只是再不可与诸人相见了。
让与他一间禅室,一日三餐皆置于门前,令他静坐思过,又令诸和尚,不得再谈论此事。
晚些时候,晦言戴着兜帽到了山下,怀中仍抱着婴孩。百姓皆已入睡,镇上鲜有灯火。
“慕姓人家。”
他终于寻到,默然立在那门前许久。
那婴孩咿咿笑着,咬他的手指,又抓着颈间系着的玉,不愿放手。
晦言默然,将他抱得紧了些,脸贴着婴孩的脸,泪水流到他脸颊上。
“逢光,逢光。”他念着他的名字,俯身将他置于那户人家门前。
婴孩歪头看着他,等着他将他再抱起来,然而晦言后退一步,渐渐融入了夜色之中。
那婴孩便如预料到什么一般大哭起来,哭得撕心裂肺,张牙舞爪,仿佛那狐妖还未尽忘了晦言,千方百计想要留住他。
哭声却吸引了那户人家,一位女子出来,将他抱进屋内。
自此世间有了一位慕逢光,然而狐妖却与晦言擦身而过了。
夜色茫茫,天地间只剩了一句话。
晦言抵着他额头说,逢光,百年以后,我将一切都还与你。

道士撤开手,问他,可记得了?
他失魂落魄,浑浑噩噩站起身,只怔怔道:我要去寻他。
道士道:你却忘了,他是见不得你的,他在那禅室中静修二十余年,都不敢再见你,你要阻他还骨,他如何肯见你?
他只恍然道:我定要去见他,哪怕是上天入地,也要见到他。
他不再理会道士,慢慢拖着步子,走得极其缓慢,仿佛被狐妖的记忆累住似的,道士注视着他,直至他身影消失不见。
又笑嘻嘻灌了口酒,自言自语道:老道我泄露天机,不知又要折寿几何了,也罢也罢,世间众多苦难,不如归去,不如归去!
大笑着,也跌跌撞撞,隐入了林中。

评论

热度(3)